“双福文苑群耕四十载,笔花灿烂喜见就地开”。2017年,双福文学出版基金迈入第40届,雪隆福建会馆特定于8月20日(星期日)上午,在会馆大厦内举办“双福文学出版基金40周年庆”讲座暨庆祝午宴,既感谢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支持双福文学出版基金劳苦功高的评审,也促进双福文学评审及得奖者的互动与交流;同时回顾既往、展望未来,使双福文学出版基金能够更好地为马华文学的蓬勃与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对双福40周年庆进行有效宣传,同时集思广益、探讨如何将双福文学出版基金办得更好,以戴炳基会长、李萍副会长为首的双福40周年庆筹委会代表一行11人,在8月9日(星期三),马不停蹄地拜访了星洲日报、中国报、南洋商报、东方日报四大华文报馆,以双福40周年庆为主题,进行了友好愉快交流。
双福40年默默耕耘,建议大力度宣传推广
四大华文报刊主管异口同声指出,双福文学出版基金太过低调,宣传力度待加强。东方日报编辑部与广告部高级总经理兼电子媒体总监陈利良当天更与本会达成共识,将在8月20日(双福40周年庆)前后,分别专访双福文学出版基金资深获奖者及青年才俊,在东方日报上进行专题报道与系列宣传。
双福40周年庆大会主席、戴炳基会长认同其观点,表示目前双福出版基金每年仅寄发书面获奖通知给获奖者,并无任何颁奖仪式。本会顾问、双福文学出版基金委员会评审主任拿督斯里郭洙镇也谦虚检讨:“双福文学出版基金委员会成员既非报人,也并非媒体工作者,在宣传、包装方面并不擅长,40年来只是默默耕耘,坚持颁发双福出版基金,以支持马华文学写作者,间接推动马华文学发展。

戴炳基会长(左5)赠送双福文学基金赞助出版书籍给东方日报潘友来总编辑(左6)。左1起:本会青年团团长杜茂华、总务吕清云、副会长陈庆地博士、东方日报编辑部与广告部高级总经理兼电子媒体总监陈利良;本会顾问、双福文学出版基金评审主任、拿督斯里郭洙镇、副会长李萍、董事梁水哲、姚丽芳、妇女组理事谢贵英、青年团福利与联络股长赖康辉。
星洲日报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部总经理陈金泉与南洋商报执行编辑周福春均指出,在目前互联网的时代,应该思考如何激发年轻一代对文学的爱好?双福40周年庆筹委会主席、李萍副会长表示双福文学出版基金将以40周年庆作为新的出发点,在学校假期期间,定期召集双福获奖者及评审,举办文学营、文学交流会等活动,吸引在校学生出席,不仅培养作家,同时也培养有素质的读者群,扩大双福文学基金的社会效应。

戴炳基会长(左5)赠送双福文学基金赞助出版书籍给星洲日报公关及业务促进部总经理陈金泉(左6)。左1起:谢贵英、姚丽芳、梁水哲、李萍;郭洙镇、星洲日报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部高级经理刘昆升、陈庆地、吕清云、杜茂华、星洲日报华团事务执行员尹德光。
如何扩大马华作品销路?“会后会”重头戏
南洋商报副刊编辑张永修指出,文学创作不易,出版与发行工作更应有专人负责。而目前,马华文学作者所面对的困境是,作品缺乏畅通有效的销售途径。他以长篇小说创作为例,表示作者长达数年以心血创作,然而4000令吉的出版经费通常并不足够,作者除了需要自己贴钱出版,很多时候还需要个人向书店推广、占用大量写作时间。雪上加霜的是,如果没有出版社帮助发行、而是以个人的名义销售时,每本书更要向书店交付“上架费”2000令吉;倘若销量不好,更要自己租借罗厘,将规定期限内销售不完的书籍载回家,着实令人沮丧。因此他期望雪隆福建会馆能推动双福文学出版基金团,成为业内“领头羊”,团结各方文学出版力量,兼顾作品出版与发行,同时将版权费按照一定比例回馈给作者,从而从更大层面上,对写作人进行全力支持。
双福40周年庆筹委会秘书、本会董事姚丽芳则建议雪隆福建会馆与新加坡福建会馆联手,把新加坡华文作家也纳入双福文学基金覆盖范畴,同步促进马、新文学发展。此外她指出,中国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一个购买力庞大的市场,马华文学如何建立管道,将优秀作品引进中国,值得探讨。
郭洙镇指出,这正是双福40周年庆当天,午后文学交流会要探讨的主题之一。他表示双福曾经与中方接洽,而中方表示市场需要的是反应我国现代及未来发展的文学作品,但我国目前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多是反映历史题材。而双福40周年庆当天的午后文学交流会,旨在营造友好愉快气氛,促进文学爱好者之间的深入交流,除了探讨提高写作技巧,共同研讨马华作品的发展与出路,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话题。
双福40年发展不间断,落实3大要素是秘笈

双福文学出版基金委员会代表拜访团与中国报接待人员合影。左1起:中国报社团公关邹春来、华团事务部执行员黄汉凌、广告营业经理骆光辉、副刊主任蔡盈芬、本会董事姚丽芳、副刊执行编辑吴德英,广告经理陈问松;本会顾问拿督斯里郭洙镇、会长戴炳基、副会长李萍、副会长陈庆地博士、总务吕清云、董事梁水哲、妇女组理事谢贵英、青年团团长杜茂华、青年团福利与联络股股长赖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