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报道:心見聞‧福建幫人強馬壯

出处: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543518

報導:陳筱柔
圖:連利元、雪蘭莪暨吉隆坡福建會館提供

郭鶴年、李深靜、郭令燦、楊忠禮……除了華裔富商這個共同點,你聯想到什麼?答案:他們,都來自福建。長袖善舞、善于經商的“福建幫”,有著什麼樣的籍貫小故事?

相比其他籍貫,“福建幫”在馬來西亞華裔中可謂“人強馬壯”,除了是我國人數眾多的最早期華裔移民,更始終在馬來西亞經濟發展領域佔據重要地位,許多本地華裔富商的祖籍都源自福建。雖然也許來自不同的原鄉籍貫,但飄洋過海下南洋后,在馬來西亞都成為了“四海一家”的福建人。

 馬來西亞的福建籍貫,無論在語言或文化的傳承,確實比其它籍貫好,然而,若是過年過節的習俗,雪蘭莪暨吉隆坡福建會館署理會長林忠強表示,與其說是某個籍貫的獨特文化,用馬來西亞華人特色來形容反而更貼切。畢竟,無論任何籍貫,大家都用大同小異的方式慶祝農曆新年。

福建話仍廣泛被使用

 他說福建人的特性耿直務實、克勤克儉,早期南來多半是種植樹膠、做苦力,甚至是錫礦場,從商的福建人也很多。與許多逐漸式微的方言相比,福建話在馬來西亞仍然廣泛應用,不光是北馬一帶普遍使用福建話,連巴生谷一帶也有很多人懂得說福建話。

 林忠強:“維護福建方言當然重要,但面對世界的種種挑戰,除了語言部分,會館還是必須朝大方向去走。福建方言的傳承可以在不影響其他重要課題下,順其自然達到維護方言的目標。”也許,正是因為福建話在我國非常普及,福建會館在推動籍貫文化傳承的部分才能夠往更宏觀的方向發展。

傳承人文使命為己任

 在維護福建族群語言方面,臺灣對于馬來西亞福建話(臺灣的福建話主要是閩南語)的傳承,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坦白說,我們這裡往往缺乏學習方言的大環境,幸好仍有臺灣閩南語戲劇、歌曲等影響著現代年輕人。事實上,歌曲和戲劇是最容易被現代人接受的語言傳承方式之一。

 雪蘭莪暨吉隆坡福建會館總務戴炳基說,目前馬來西亞使用的福建話,多半都是閩南話:“從小,我就知道自己的福建人,也知道自己的祖籍,但是,對于語言的起源和發展並不太了解。長大后參加會館,同時也閱讀書籍,才慢慢更深入瞭解閩南語系。每個族群的語言,去到不同的地方,都會受到當地地域文化影響而有所改變。比如,馬來西亞很多福建話都受到馬來語言的影響,相對的,馬來話在某些地方或多或少也存在福建話的影響,例如:豆芽(Tauge)、豆腐(Tauhu)等。

 雖然各自的福建祖籍未必相同,但幾位“福建幫”長輩都是雪蘭莪暨吉隆坡福建會館重要的新生代推手。事實上,成立于英殖民統治時代的福建會館是我國少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鄉團之一,見證了十九世紀末南來移民的苦難和兩次世界大戰,從最初為了幫助福建人生存而聚集,今天的福建會館有了更“人文”的使命,成為福建人聯絡感情、傳承文化的重要場所。

特有福建腔融合馬來話

 祖籍福建龍岩的林忠強,不但一直跟隨父母遵守許多傳統習俗和節日,更從小就會說屬于閩南語系,但又有自己特色的龍岩家鄉話:“我父母都說龍岩話,所以我從小會說,兄弟姐妹之間則用閩南語溝通。馬來西亞的福建話,其實夾雜了很多本地色彩,形成了我們自己獨特的大馬福建話,例如:巴剎稱為Bansan、肥皂在福建話也叫Sabun。”

 關于方言的傳承,雪蘭莪暨吉隆坡福建會館文教組主任陳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任何方言的維護都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所以,懂得方言的父母應盡量嘗試用方言與孩子溝通,從小培養孩子說方言的能力。”整體而言,在馬來西亞會說福建話的大有人在,主要是受到臺灣閩南語戲劇和歌曲的影響。

麵線是長壽賀禮!

福建人的生活與麵線,有著無法分割的親密關係。所以,戴炳基印象最深刻“福建式”童年回憶,是麵線。“其實,麵線對福建人很重要,福建人也經常吃麵線。生日要吃麵線,因為代表長壽。拜訪親戚朋友,也會送麵線和雞蛋,象征祝福對方長壽的意義,對福建人而言是一種大禮。每次去太太娘家,都會拿很多麵線回來,呵呵。我記得,小時候跟婆婆去親戚家,都一定會拿麵線去拜訪。另外,豬腳麵線是女兒回娘家的大禮。每年農曆生日,母親也一定會要我吃雞蛋麵線。”

 回憶,既獨特又奇妙。同是在馬來西亞長大的福建人,每個人卻都有著各自平凡小日子中的味覺記憶。戴炳基念念不忘麵線,浮現在陳慶地腦海中的福建名菜,卻是佛跳牆和另一道福建家常菜蠔干芋頭飯。林忠強博士的福建味覺版圖,卻是麵粉糕、烘肉、甜仔糕,以及一道類似八寶甜粥的甜湯:“逢年過節,我們全家一定會團聚,然后每個人吃一碗放了龍眼、冬瓜干等材料熬煮的甜湯。”

 南來的福建人,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那些熟悉的福建料理,更是每個人心裡永遠惦記,也將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的獨特滋味。

甘蔗與福建人很有淵源

 在馬來西亞,提到福建人,怎么能忘了初九拜天公這件事?剛過完大年初一,很多福建人就會開始張羅年初九拜天公的祭品,甚至比過年更隆重其事,因為,在福建人的傳統習俗裡,大年初九拜天公才是福建人真正的新年。雖然時至今日,拜天公不再是福建人的專利,其他籍貫也一樣會在年初九大肆祭拜。

 初九拜天公絕對不能少的,就是甘蔗,戴炳基說福建人辦其他喜事也常會用到甘蔗。甘蔗與福建人,據說有著流傳已久的淵源典故。

 相傳在明朝末年期間,福建人為了躲避強兵追殺,紛紛扶老攜幼逃到甘蔗園內躲避。直到停止殺戮后才走出甘蔗園,走出蔗園的日子,正好是正月初九日(即天公誕),因此就在這天補過新年,也認為是天公顯靈救了他們,于是採取甘蔗回家拜天公。當然,在其他祭祀中採用甘蔗,則主要是取其從頭甜到尾、節節高昇的好綵頭。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其他各种活动.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